“移动核心网CS域和固网软交换全部退网;核心网完全融合,多种接入方式统一接入IMS核心;用户数据实现统一管理。”中国联通腾勇这样定义IMS的长期演进。
与中国联通相同,在国际范围内,大多主流运营商都将IMS作为战略转型的技术选择,但工信部电信研究院标准所总工程师续合元认为IMS实际部署的网络规模及业务需求仍十分有限,“入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到目前为止,尚未有运营商利用IMS实现固定、移动网络融合”——他的观点与中国移动魏冰的“爬坡阶段”不谋而合。
“在固定运营商方面,德国电信和法国电信试图通过IMS进行网络改造,但到目前为止,仍未部署规模网络;而at&t、T-Mobile、软银等移动运营商希望向3G用户提供诸如即时通信、视频共享等多媒体业务,但终端匮乏是问题所在——at&t的视频业务只有两款终端支持。”续合元表示,“从实际反馈及效果来看,IMS在固网VoIP方面应用比较成功,而在多媒体方面的应用有效性有待进一步观察。”
续合元认为技术及标准不是制约IMS发展的主要因素。“IMS主体标准、业务标准基本成熟,且核心设备和相关业务服务器也具有一定的商用能力,”续合元表示,“市场需求不明确是最大问题,此外,关于IMS,产业整体的推动力十分有限,目前主要是设备制造商在大力推动。”
从设备部署角度,某设备厂商接近运营商人士表示,“运营商的顾虑还在于,部署IMS核心网要引入更多的网元,初期维护会是很大的问题”。
通信世界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