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G主要是在移动数据业务中进行业务控制、计费支持,实施计费策略控制,要求支持在线计费和离线计费两种方式,支持各种典型的数据业务,如HTTP业务,FTP业务,WAP浏览业务,MMS业务等。
CCG在3GPP R5中的结构如图1所示。一般而言,GGSN可以与CCG合并设置,也可独立部署。

图1:CCG的网络结构
CCG因为是基于内容进行计费的,所以要对数据内容进行深度分析,譬如3层的IP地址与协议类型,4层的端口,7层的URL及其协议类型等,并生成话单,所以电信运营商CCG的业务需求是实时的、高速的、大容量的,并要求有冗余处理与备份,这对数据包报文处理技术及平台提出了更高要求。
互联网上传统的流量和带宽管理主要基于OSI 2~4层,即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通过IP包头的源地址、目的地址、源端口、目的端口以及协议类型信息进行分析,通常称此为“普通报文检测”。“普通报文检测”仅分析IP包4层以下的内容,通过端口号来识别应用类型,而且“普通报文检测”不能识别应用层。这些限制对于CCG需要在移动互联网上进行以内容区分计费的精细化运营就无能为力了。
近来互联网出现的DPI(Deep Packet Inspection,深度包检测)技术是实现CCG计费的有力法宝,其能识别和区分网络流量,进行流量控制、内容计费、垃圾内容过滤以及流量管理,提供差异化经营保障。采用DPI技术部署的CCG内容计费网关,能够对终端用户的流量进行分析,根据分析得到的不同的信息,如3层的IP地址,协议类型,4层的端口以及7层的URL,协议类型等实现不同的策略计费,完善了现有的只针对数据流量和时长的粗放型计费方法。当IP数据包,TCP或UDP数据流经过基于DPI技术的流量管理系统时,系统通过深入读取IP包载荷的内容来对OSI 7层协议中的应用层信息进行重组,从而得到整个应用程序的内容,然后按照OSS/OB定义的管理策略对流量进行操作,如过滤、整理、限流等。
DPI检测实际上也是一个计算密集型应用,它要求扫描整个数据包,计算开销非常大。传统网络设备在实现此功能时大多采用软件方案,在通用的CPU上进行处理,在独占一个CPU核的情况下也只能达到Mbit/s级别的处理能力,不适合电信级的CCG部署。同时,DPI部署的CCG不仅仅是为2.5G/3G移动互联网业务部署,实际上LTE业务更加强调多媒体数据的业务精细化运营与融合,所以CCG的解决方案必须要考虑目前2.5G与3G数据业务需求与扩展,也要考虑以后LTE业务的长期部署。
UT斯达康在2008年发布的ATCA构架TC8K平台基础上,于2009年第3季度初发布了采用专业ASIC芯片与DPI技术的CCG解决方案,可进行硬件线性DPI处理,可按业务拓展需求动态部署刀片,提供容错备份保护,适合移动互联网电信级的CCG部署,诠释了精细化运营的理念。
电信网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