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技术>>>多媒体通信终端  VoIP终端产品

分析认为运营商不应开发操作系统

胡乐明 2011/01/21

  2007年以来,手机产业发生了深刻变化。先有强势推出的iPhone获得巨大成功,随后又有Android(安卓)手机操作系统问世并取得迅猛发展。在此过程中,随着手机智能化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智能手机也逐渐成为主流。就在手机产业发生剧烈震荡的同时,对移动服务价值链和商业模式的重新思考也被引发,因为新形势开始令运营商变得躁动不安起来。于是,相应的对策也陆续浮出水面:2009年,中国移动高调宣告开发“自主创新的手机操作系统OMS”和“OPhone”,中国联通也有开发“Uni-Plus操作系统”和“UPhone”的传闻,而中国电信也屡被追问是否有相同的战略。的确,是否开发自有手机操作系统,是运营商面临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战略决策问题。

  主张运营商开发自有手机操作系统的观点认为,运营商拥有用户,因此具有巨大的影响力和优势,可以通过开发自己的手机操作系统来解决终端与业务捆绑的问题,更可进一步实现对产业链的控制,从而改变盈利模式,避免沦为移动互联网的“管道”。

  然而,这不过是一个对市场、技术和产业缺乏深刻认识的幼稚想法。

  一个手机操作系统要取得成功,除了技术上的成功之外,更关键的是能否形成一个良好的产业生态系统——也就是说,该操作系统能够被市场接受和认可,得到产业链的拥护与支持,能够有丰富的应用软件不断涌现。而且,这个生态系统必须是全球的,而不仅仅是中国的。

  除此之外,由于全球市场最终大约也就能够容纳5个左右的手机操作系统(目前全球前五大手机操作系统按照排名依次为Symbian塞班、Android安卓、苹果iOS、黑莓的blackberry OS以及微软的Windows Mobile和最新推出的WP7),因此对于作为后来者加入竞争的新操作系统而言,最终能否成功还要看其是否取得突破和超越,挤掉原有的某个操作系统,以取而代之的方式进入前五,否则便不可能实现生存与发展。在这一点上,不仅开发手机操作系统的一方需要自行判断和掂量,而且整个手机产业链也会对其进行评估与判断。

  那么,运营商在开发自有手机操作系统上是否具有优势?是否可以实现上述的目标?这就需要立足于运营商的价值链和产业链分工的本质,对其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分析。

1.用户对操作系统的选择,不受运营商控制

  认为运营商拥有用户,相应就能够在手机操作系统上具有控制力和优势,这种观点在业界极为普遍,也是运营商决定开发自有手机操作系统的前提。

  其实,这完全是一个似是而非的错误认识。的确,一个运营商可以拥有多达数亿的用户,然而运营商对这数亿用户选择什么操作系统,却并不具有控制力或影响力。

  用户对操作系统的选择实际上就是对手机的选择。因为手机的设计与操作系统是紧密相关的:一款手机采用哪种操作系统,是在手机设计之时,甚至是其主要芯片组设计之时就确定了的。而操作系统也决定了智能手机的最重要特色,成为用户选择手机的首要因素。用户选择了一款手机,也就选择了该手机的操作系统,例如选择了iPhone就选择了iOS操作系统。而用户究竟如何选择,完全由用户自己的需求和喜好决定,基本上与运营商没有什么关系,价格问题等则另当别论。这种选择完全是一个“萝卜青菜各有所爱”的问题,无所谓对错,只有喜欢与否。因此,在手机乃至手机操作系统的选择上,再大的运营商也都只能是尽力满足各种用户的需求,而无法代替其用户去选择,如果你只有“萝卜”而没有“青菜”,那么喜欢“青菜”的用户就可能会转投你的竞争对手,而这是违背你的利益的。

  因此,以运营商的角色、作用和利益,虽然拥有用户,但对用户在手机操作系统的选择上其实却并不具有影响力和控制权,想以此作为运营商主导开发操作系统的一个优势,或者作为一种信心保障,自然也是完全不成立的。

2.操作系统的竞争性,与运营商的中立性相抵触

  不同的操作系统之间,存在着天然的竞争性。但是,运营商在面对手机和操作系统时,却应该是中立的,运营商开发自有手机操作系统与运营商的产业链分工职责是相抵触的。

  在手机的产业链和价值链上,广大的生产厂商负责手机技术和产品的开发与创新,而运营商负责应用和业务的创新与实现,并反过来以此推动手机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按照这种定位和分工,运营商与手机厂家的关系是一种类似于裁判员和运动员的关系。

  因此,在手机操作系统上的不排他性,对于运营商而言是一种必然,这里面当然也包含了一种中立性,这种中立性也是运营商与产业链合作的基础。

  然而对于操作系统的开发者和供应者来说,排他性的竞争又是一种必然。竞争的目的,自然便是在市场上、技术上和产业发展上击败其他操作系统。一家成功的标志就是别家的败退,这是竞争的本质。运营商假如自己开发一种手机操作系统,便宣告自己作为一种操作系统的提供方而加入了竞争。这是与不排他性和中立性相违背的。

  运营商是应用方,手机厂家是产品供应商。运营商如果有了自己的操作系统,就必然会与其他操作系统形成竞争关系。这就好比在一场比赛中同时扮演了裁判员和运动员的角色,其不公正性和不合理性不言而喻,最终对运营商也是有害的。

  另一方面,既然运营商自己的操作系统与其他操作系统在市场上形成竞争,形成对手关系,那么,运营商的应用和业务到底是要只在自己的操作系统上实现,还是也要在竞争对手的系统上同样实现?如果是前者,那么难道要置其他用户于不顾?这对运营商有什么好处?如果是后者,那么自己开发一种形成竞争的操作系统又意义何在?这种同时身兼裁判员和运动员的关系,又如何能够公正有效地推动在所有的操作系统上实现运营商的业务和应用?

  其实,运营商的利益根本不在于此。运营商的目的是卖业务,追求的是各种业务在所有手机上得到实现,而不是使它们只在其中一种手机上实现而将其他手机排除在外。将喜欢iPhone的、喜欢黑莓的、喜欢安卓的等等所有用户都发展为自己的用户,这才是运营商的利益所在。在这一点上,运营商希望的是百花齐放而不是一枝独秀。

  因此,假如运营商同时也成为操作系统提供商,则必然进入排他性竞争,这是与运营商的不排他性自相矛盾的,既混淆了产业链的分工,也与运营商的利益不符。同时,也无法得到产业链的信任与合作。运营商对手机操作系统的参与,应该不是自己去开发垄断排他的操作系统,而是积极推动操作系统的开放,加强自己在开放性操作系统上的影响力和发言权,确保其标准化发展朝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

3.不具排他性,令自有系统失色

  不具排他性,也是影响运营商自有操作系统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

  退一步来说,就算运营商开发的“X-Phone”真取得了像iPhone那样的成功,这个运营商也不可能从此便只接纳这一个“X-操作系统”,而将其他的操作系统排除在外。苹果可以排他,而运营商却不可以,这就是运营商在操作系统上的不排他性。

  事实上,不管iPhone如何轰动成功、如何富有魅力,还是有大量的用户宁愿选择采用了其他操作系统的智能手机,如安卓手机、黑莓手机等。截至2010年年底,iPhone在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上的份额只有15.4%,仅拿到了位列塞班手机、安卓手机之后的第3名。截至2010年第一季度,美国运营商AT&T的 iPhone用户约有1500万,而AT&T的总用户则有8700万之多!很显然,对所有的主流操作系统,运营商都不能排斥,或者说排斥对运营商并没有好处。假如运营商自己开发了一种操作系统,就算它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也不意味着运营商从此可以排斥其他操作系统——只要它们还有市场,排斥它们就是不符合运营商利益的。

  很清楚,在这种不排他的必然性之下,运营商开发自己的“X-操作系统”或者“X-Phone”,都只不过是在货架上的诸多产品中再增添一个而已,对于作为货架经营者的运营商来说,是没有什么特殊意义的。

  至于将自己开发操作系统作为解决业务应用实现的手段,也是难以成立的。运营商在自己的“X-操作系统”或者“X-Phone”上实现的业务和解决的问题,难道就不希望在其他操作系统与其他智能手机上也得到实现和解决?显然不是。虽然开发自己的“X-操作系统”,固然可以在这个操作系统上实现运营商的业务,但是并不能解决这些业务在其他操作系统上的实现问题,因此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最有效的方法。同时,不排他性也意味着运营商要在自己的“X-操作系统”上解决的问题,也最终必须同样在其他操作系统上得到解决。那么在都解决了以后,其他操作系统与自己的“X-操作系统”还有什么实质性的差异(就运营商业务的保证而言)?既然如此,开发自己的“X-操作系统”又意义何在呢?

  因此,运营商想确保自己的应用和业务能够在所有的智能手机上实施,合理有效的做法肯定不是自己去设计开发一种“X-操作系统”或者“X-Phone”,而应该是通过制订需求和规范去引导,通过策略性的定制去推动,最终得到产业链一致的支持,使自己的应用和业务在所有的手机上都能够实现。因此,从运营商解决智能手机中业务实现的需求出发,自己开发 “X-操作系统”或者“X-Phone”也并不是很有效的方法。

  综上所述,运营商对于手机操作系统并不能排他垄断,而只做其中之一又没有意义——既没有市场意义,又没有解决业务捆绑问题的意义,因此运营商在手机操作系统上另搞一套是完全没有必要也是毫无意义的。

4.运营商单打独斗,遭遇产业化困局

  操作系统不是简单的一种产品,操作系统是一个平台、一个价值链、一个产业链、一个产业生态系统。

  一个操作系统,除了首先要在市场上取得成功、为广大用户所接受以外,作为一个基础平台能否得到长期发展,最关键的因素则在于必须被产业界广泛接受,得到产业链的拥护和支持。它必须被整机生产厂商广泛采纳,被芯片提供商当做设计的应用目标,得到普遍性的业务和应用开发商(例如浏览器、搜索、SNS等应用)的认可与支持,得到应用软件产业界的普遍支持、有大量的开发者为其开发各种应用软件,派生出大量的衍生产品等。也就是说,围绕一个成功的操作系统将形成一个市场、一个产业链、一个完整的产业生态系统。也只有这样,这个操作系统才能够得到发展,成为主流。现今的几个手机操作系统中,有的已经基本上达到了,有的则仍在艰难挣扎。

  此外,已经成为主流的操作系统,包括封闭的系统如iPhone和黑莓在内,都有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全球性和公共性。也就是说,这个操作系统的用户是遍布全球的、没有区域限制的,它的应用也不受任何非中立方的控制和限制。只有具有全球性和公共性,一个操作系统才能具备成长的最起码的基础,具有必要的影响力、号召力,才能使业界围绕它建立起一个产业链,这个操作系统也才可能得到成功所必须的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反观运营商的角色和功能,在手机价值链上,运营商可以反映市场的需求,但并不能控制市场的需求;在手机相关的技术和产品开发上,运营商也不是创新的领导者。因此在手机操作系统的产业链上,运营商并不是领导者或者主要推动者。而且,当今世界还没有任何一家运营商能够具有全球性的市场,更没有一家运营商具备起码的中立性。

  因此,操作系统产业链,是不可能由运营商来主导的,而由一家运营商来控制更加不可能。反过来说,如果由一家运营商控制,其产业生态系统根本就是不可能建立的,也就无需讨论其会成功或是失败。安卓手机的用户跨越不同的运营商而遍布全球,即使是暂时具有排他性的iPhone,其用户分布也是全球性的。试问,哪一个运营商的产品具备这种实现全球性应用的可能性?

人民邮电报



相关阅读:
黑莓的中国功略:“搭积木” 2010-12-10
移动产品(手机)用户体验的三个层次 2010-12-09
智能手机之后,期待什么嵌入式设备呢? 2010-12-02
Android互联网电视的前景及其架构之争 2010-12-02
基于电力线传输媒介的通信终端设计分析 2010-11-09

分类信息:  移动_与_多媒体通信终端技术